AcBel Polytech Inc. 康舒科技
永續治理
關於康舒科技
康舒科技成立於 1981 年,秉持「創新、和諧、超越」的經營理念,堅持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業務擴展,以電源管理技術為核心主軸,成為眾多世界一流大廠的主要合作夥伴。從早期國內外電子零件銷售業務起步,逐步發展成為專業製造商,致力於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的協同設計和生產。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的影響日益明顯,淨零減碳及再 生能源議題重視,康舒近年來積極拓展綠能及電動車等新興領域。目前主要服務包括「電源供應解決方案」、「智慧綠能服務」及「電動動力解決方案」3 大領域。
其中在「電源供應解決方案」領域,主要生產消費用及企業用電源供應器產品,2023 年加入 OmniOn Power 後,結合其在電信電源產業領域的技術實力及產品線,將有助於在電源產業的全面佈局。在「智慧綠能服務」及「電動動力解決方案」方面,近年來成功切入電動車領域,應用範圍由車內動力延伸至車外充電。面對歐美 ESG 要求及再生能源需求增長,迅速推動綠電交易平台滿足市場綠電的需求,並提供企業用戶綠電轉供服務,未來將搭配儲能技術,以達到智慧能源聚合調度及多元化能源發展為目標。
康舒科技全球研發總部設於台灣,因 OmniOn Power 的加入也增加美國等地專業研發團隊,隨時掌握最新市場低碳趨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前瞻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致力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價值產品。製造基地分佈在台灣、中國、菲律賓、墨西哥及印度等,根據客戶需求及產業變化,適時擴充產能,推動精實製造,滿足全球客戶需求,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給使用者。

康舒科技主要生產基地聯絡資訊
-
台灣 / 淡水廠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台灣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二段18號(奇岩辦公大樓)
251 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三段159號(淡水工廠)
Tel: 886-2-2621-7672
Fax: 886-2-2623-4156
Email: headquarter@acbel.com -
中國 / 東莞廠
康舒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523710 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宏業工業區(宏業大道)17-28號
Tel: 86-769-8791-3815
Fax: 86-769-8772-8464 -
中國 / 武漢廠
康舒電子(武漢)有限公司
433000 中國湖北省仙桃市經濟開發區杜台北路1號
Tel: 86-728-3900-888
Fax: 86-728-3257-852 -
菲律賓 / 菲律賓廠
AcBel Polytech (Philippines) Inc.
No.2, Tagaytay Ridge Drive, Carmelray Industrial Park II, Km 54 National Highway, Calamba City, Laguna, Philippines, 4027
Tel: 6349-502-7253
Fax: 6349-502-7253 Ext. 3425
董事長的話
近年來全球政經局勢與環境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人工智慧 AI 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產業競合模式產生了明顯的改變,也讓企業的經營更充滿風險及挑戰。康舒科技自成立以來秉持追求卓越與創新的精神,致力為客戶提供高效能、高品質的電源解決方案,同時將永續經營納入營運方針,厚植在日常各項作為,讓企業獲利的同時能兼顧對環境、社會的照顧,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
以打造幸福企業為目標
康舒科技以誠信透明、尊重人權為基石,打造「幸福企業」為己任。落實公司治理與風險控管,創造友善多元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員工都能在工作中受到尊重和幸福感,認同公司並以身為康舒人為榮,進而攜手利害關係人迎向共榮及成長。公司繼 2018 年首次獲得「第 25 屆國家品質獎 - 永續發展典範獎」之後,在 2024 年再次獲得「全面卓越類 - 績優經營獎」,展現康舒科技在公司治理績效獲得到國家級獎項的肯定。
技術精進與營運轉型
第 28 屆氣候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我們正在經歷全球沸騰的氣候崩潰時刻(Climate Breakdown)。全球各地乾旱、洪水、野火等極端災害不斷,各國領導人應該感到恐懼,並立即採取行動。」在全球包含台灣氣候所帶來的風險及損失日益明顯,沒有個人或企業可以置身事外。康舒以全球控制升溫在 1.5° C 以下,達成 2050 的淨零目標,持續運用電源技術整合集團資源與跨國動能,展開數位轉型計畫,運用科技創新,改革組織文化與流程,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確保創新與競爭力,達成公司營運目 標。2023 年康舒合併成立子公司立卬(OmniOn Power)有效發揮研發及產品互補合作綜效,滿足消費者及客戶的電源產品的需求,強化公司在電源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積極布局新能源市場,提供再生電力轉供服務,展現公司結合營運持續成長與全球節能減碳的責任。
氣候行動與環境衝擊
康舒在 2023 年通過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減碳目標符合性審核,「以 2021 年為基準年,2030 年達成溫室氣體範疇 1 與 2 絕對減量 45%,範疇 3 強度減量 51.7%」為減碳目標;及規劃「2045 年達成再生能源使用 100% 的目標」。在 2023 年達成 SBT 溫室氣體減排較基準年 10% 及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 10% 的年度雙目標。未來將以更積極的行動,包括推行內部碳定價,提高綠電憑證購買等措施,朝向全球 1.5° C 的 氣候目標邁進。
在碳排放和氣候相關資訊揭露的部分,康舒制定積極氣候行動計畫獲得外部肯定,2023 年 CDP 氣候變遷及水安全管理兩大環境主題評鑑獲得雙「A-」領導等級的成績。今年我們不斷精進,首次採用「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和「TNFD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框架所發行的 2023 年「TCNFD 氣候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詳實揭露康舒所面臨的風險,有效管理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增加自身及供應鏈的氣候韌性,同時關注更廣泛的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與自然環境問題,減少或降低營運對於環境生態的可能衝擊。
同時我們已積極推動 IFRS 國際報導財務準則 S1 與 S2 的氣候相關資訊與數據揭露,確保永續發展目標能夠透明化並符合國際標準,讓所有利益相關者能更清晰地了解公司在氣候風險及生態保護方面的策略、風險管理及績效表現,強化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共同落實氣候行動。
強化合作贏得認同
當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要求跟期待,從全民共識逐漸走向具體的法令規範或行業準則,企業 永續策略作為將 更加受重視。未來我們仍會持續不懈的創新與整合,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 運用創新科技,貢獻自身的永續效能於整體價值鏈,藉以提供更低碳高效的產品及服務,同 時確保企業能持續且穩定的成長,強化與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來贏得認同,為我們下一代 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許介立
Corporate Governance
R&D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Partnership
Employment
Social Participation
公司治理
康舒以透明與誠信為行事的核心價值,遵循政府法令「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訂定「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以董事會作為公司最高治理單位,並建置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構,由財務單位最高主管擔任公司治理主管,負責公司治理相關事務,主要包括辦理各功能委員會、董事會及股東會、提供董事執行業務所需資料、協助董事法令遵循、協助董事就任及持續進修等事宜。
此外,康舒也參酌「公司治理 3.0 - 永續發展藍圖」,透過強化董事會職能、提高資訊透明度、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接軌國際規範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完善公司治理。
董事會
董事會為公司最高治理單位以及重大經營決策中心,其職責包括任命與監督公司管理階層、監督經營績效、防制利益衝突及 確保公司遵循各種法令、公司章程之規定或股東會決議行使職權,並致力於股東權益極大化。
康舒董事會提名與遴選係遵循「董事選舉辦法」及「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採用候選人提名制,公開透明遴選具備執行職務能力之董事成員,並依法規及公司章程執行任命與監督公司管理階層、監督公司營運績效、防制利益衝突及股東會決議行使職權等相關職責。
最近一次董事選舉為 2024 年 06 月 20 日股東常會全面改選, 選出第 21 屆董事會成員包含董事 7 位及獨董 4 位合計 11 位,分別 63.63% 及 36.36%,年齡平均 67 歲。其中 2 位具本公司經理人身份,佔全體董事人數 18.18%,1 位為女性獨立董事。
董事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所組成,包含不同性別、產業經驗、專業知識及能力,以強化公司治理並促進董事會組成與結構之健 全發展。獨立董事成員也均符合「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 及應遵循事項辦法」之專業資格、工作經驗、兼任獨立董事之限制及獨立性等的規定。
董事會績效評估
公司治理單位依「董事會績效評估辦法」規定每年定期執行董事績效評估,評估範圍包括整體董事會、個別董事成員及功能性委員會;至少每 3 年由外部專業獨立機構或外部專家學者執行評估一次。評估方式為董事會內部自評、董事成員自評、功能性委員會內部自評、委任外部專業機構進行績效評估,以達成公司治理並提升董事會運作效率的目標。 最近一次董事會與個別成員功能性委員會自我評估,其評估結果列入 2023 年 3 月 8 日第 20 屆第 12 次董事會報告事項,其結果均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官網公司治理專區。唯董事會與個別成員之績效外部評估,已於 2022 完成年委請外部獨立機構辦理完成,下次預計將於 2025 年辦理。
【備註】1.董事會績效評估採取 5 點量表,1 分代表極差、5 分代表極優,本次綜合評分等級介於優異及良好。 2.績效評估報告可詳閱公司官網:公司治理專區 / 董事會及功能性委員會 / 董事會績效評估。
股東會
康舒依照公司法及相關法令之規定召開股東會,讓股東可以參與公司治理、強化股東行動主義,並制定完備之議事規則,對於應經由股東會決議之事項,須按議事規則確實執行。也透過各種方式及途徑,包含:公開中英文版年度財務報告、股東會開會通知、議事手冊及會議補充資料,並採行電子投票方式,藉以提高股東出席股東會之 比率,亦確保股東依法得於股東會行使其股東權。股東會的各項議案均透過公平表決,並將結果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網站讓利害關係人週知。
2023 年公司股東結構以個人持股為主佔 69.50%,次之為其他法人佔 23.18%,2 者合計佔 92.68%,其餘為國外機構及外國人及金融機構。當年召開股東臨時會 1 次、股東常會 1 次、法人說明會 3 次,主要重要決議事項、會 執行情形及主要股東名單,可參閱康舒科技 2023 年度年報第 80-82、91-92 頁及康舒官網投資人專區。
功能性委員會 - 薪資報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為健全監督功能及強化管理機能,康舒設置「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及「永續發展委員會」3 個功能性委員會,成員由獨立董事擔任。功能性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主要職責在於協助董事會履行其職責及精進決策品質,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決議。
2023 年度董事會開會 10 次及各功能性委員會共計開會 15 次,依各職責進行會議其討論議題包括:財務報告、稽核計劃、營運擴展、員工酬勞及董事經理人酬勞、ESG 各面向發展策略等。
董事酬勞及經理人酬勞
康舒董事與經理人之薪酬水準由公司「薪資報酬委員會」協助董事會評估與核定,促使薪酬之發放與個人、公司營運績效相結合,亦參酌個人績效、同業薪酬水準、風險管理、 行業特性及公司業務性質,擬具分派建議提撥薪酬,並參酌各董事之任職比例與貢獻度進行配置,經薪資報酬委員會審議後提請董事會決議並提股東會報告。以達薪酬發放之合理性,並兼具吸引及留任優秀人才之目的。
依公司章程第二十六條規定「如有年度獲利,應提撥不低於百分之二為員工酬勞及不高於百分之二為董事酬勞」。2023 年公司整體營收雖然增加,但因 OmniOn 併購相關的一次性費用,導致整體費用上升幅度大於營收成長,造成提撥酬勞金額較前一年下降, 2023 年員工及董事酬勞經 2024 年 3 月董事會決議通過提撥員工酬勞金額 5,317,038 元、 董事酬勞金額 759,577 元,均以現金方式發放,其酬金詳細資訊每年定期揭露於年報。當年度公司薪酬最高個人之年度總薪酬與其他員工 ( 不包括該薪酬最高個人 ) 年度總薪酬之中位數的比率為 12.98。
稅務政策
康舒稅務政策依各營運地點法規,採取「合規管理、有效溝通、透明揭露」三項要求,綜合考量企業營運的衝擊與風險和公司股東利益,將稅務作業做最佳化的管理,以穩健務實態度來處理稅務問題。
➊ 遵循當地稅務法規,按規定期限誠實申報並繳納稅捐,善盡納稅義務人之社會責任。
➋ 依規定於財務報表揭露稅務資訊,確保資訊透明化。
➌ 不以避稅為目的使用避稅天堂或低稅率國家進行租稅規劃。
➍ 關係人交易係遵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之國際公認移轉訂價準則之規範,並符合常規交易之原則。
➎ 與稅務機關建立互信且誠實的溝通關係。
➏ 公司重大交易及決策皆考量租稅的影響。
稅務治理機制
風險管理
因應全球化與保護主義興起,加上新商業模式加速蛻變,國際稅務環境變化速度加快,也更難預測。為確保公司利益最佳化,康舒的稅務管理從被動的法令遵守,轉成積極主動關注外部環境變化,透過各營運所在地的稅務資訊蒐集與分析,掌握即時性的資訊,進行稅務規劃及風險管理。
同時公司保持稅務調整的彈性透過內部資訊管理平台的運用,讓總部與各地稅務主管,能同步掌握各地稅制變化,如:國際碳稅、費,及各營運據點資料掌握,配合外部變化能及內部現況進行必要修正,在稅務風險成形前,即予以精準控制並分散並降低可能的風險。同時結合外部專業顧問及各地稅務同仁相互交流最新稅務資訊,提升公司的稅務相關人才知能,改善內部稅務管理流程,確保稅務管理的正常運作。
溝通與資訊揭露
未來康舒將維持公司營運架構的彈性、提升資訊分析的速度及掌握,建立妥善的管理制度及平台、優化內部稅務組織及流程,積極面對外部稅務變化的挑戰,創造公司最佳利益及股東權益最大化。同時依照主管機關規定,定期將經會計師事務所簽證之財務報表稅務資訊,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官 網、股東會年報等公開管道。
舉報機制
公司官網設置公開管道「康舒科技線上舉報信箱」,提供利害關係人如發現稅務不合法或不道德情事之檢舉,由公司專人以保密保護方式進行調查與處理,杜絕違法事件產生。2023 年無任發生何稅務不合法或不道德之舉報情事發生。